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2201
  • 0
  • 分享到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效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2024-7-16 13:49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顺应绿色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大势,造福人类、惠及世界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超出预期,全球绿色产品总供给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在于行动。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海平面上升、南极冰川融化面积等多项气候指标打破历史纪录。持续高温干旱、强降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愈发频繁,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和威胁。2023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指出,相比于1986年—2005年的平均水平,现在与热浪相关的65岁以上老人死亡人数上升了85%。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的预测,如果全球仍然以化石能源为基础推动经济增长,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较1995年—2014年平均水平上升0.63米—1.6米。照此下去,很多海岛和沿海城市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被海水淹没或不宜居住,人类文明的大量成果将毁于恶劣气候。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绿色低碳技术尚未成熟,庞大的低碳发展需求与低成本绿色技术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制约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国依靠自身努力找到了能源和交通领域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路径,并通过大规模应用显著降低了新能源产品成本,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希望。《纽约时报》4月刊文称,全人类都需要大规模、快速地转向可再生能源。2022年《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测算,2008年—2020年以中国为主的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链分别为美国、德国光伏安装节省了240亿美元和70亿美元。如果各国转向国内生产,光伏组件的价格将比全球化生产高出20%以上,这将严重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与他国分享发展机遇。一是向外资企业敞开国内市场的大门。2018年,中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大众、宝马、丰田等车企纷纷在华投资布局电动车生产。盖斯特汽车战略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外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的份额合计占14.2%,其中,美国特斯拉公司一家就占了7.9%。二是支持新能源对外投资。2021年和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对外签约额连续增长,年增长率达到13%。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签约额达到38亿美元。比亚迪公司正在匈牙利建设工艺先进、高度自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这不仅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绿色转型,也将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发展互惠贸易。中国除进口大量宝马、奥迪、保时捷等新能源整车外,还从国外大量进口高端电动汽车的灯具、刹车系统、轮胎、减震器等零部件。中国出口中也包含大量外资企业产品,2023年,特斯拉一家企业占了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出口的28.6%。

  在以上事实面前,如果还有人刻意渲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不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各国之间存在产业竞争和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诉诸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用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只会造成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延缓、新能源技术进步步伐放缓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迟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将继续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改善全人类的总体福祉不断注入新动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