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5815
  • 0
  • 分享到

时艳强对话胡凯:智能合约距离智能还有多远

2018-9-30 17:01

来源: 布洛克财经 作者: 链上小花

“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是一种复合技术,涉及到了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这种大融合可能正好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艳强: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智能合约还不够Smart,经常会爆出有漏洞或者存在安全隐患。您认为现在的智能合约处在什么水平?距离规模性的商用还有多远?有哪些问题需要攻克?
 
胡凯: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六问。这个问题提得很大,现在智能合约确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包括智能合约的不智能。目前智能合约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合约模板,将来谁来编写,谁来验证、测试和认证,智能合约如何动态地修改,智能合约的执行机制、触发机制、可靠安全保证,合约的合法性,都是我们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智能合约既然是一种契约性的代码,必然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符合法律规制,这都是难点问题。还有比如外部信息源的问题,并发问题,如果多个合约同时执行会带来复杂的同步和并发的一致性问题,还有刚才讲的合约的验证问题等。
 
我们可以把智能合约简单的分为三类,一类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简单的链上代码(IBM)称为链上代码),大多是目前以太坊上项目中简单的IF-THEN-ELSE语句的合约,只是一些可操作性的代码,没有什么智能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还有一类可以称之为契约型的智能合约,表达契约关系的代码。比如说购物的合约,比如出租的合约或者追溯的合约,有一定的承诺和约定的智能表达,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律师或者现成的契约模板,把这些模板转换为代码形成智能合约。另外还有一类代码即法律合约:具有存证和判据,符合法律规制或法律规则的代码化,是更智能,更高级的合约,我认为也是智能合约的最有前途的发展,我们目前在做一些法律代码化的工作。
 
有一个误区认为智能合约只是绑定在区块链上一个附属品,其实我们如果从智能合约最本质的定义及智能合约的契约性、法律性的角度来考虑,就知道它其实是一类更复杂的应用。第三类代码合约可能是最高级的所谓的代码即法律,具有判决,符合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代码是更高级更智能的合约,而且必将影响我们生活方式,因为人类社会就是契约性社会基础。
 
我们想,未来的智能合约在区块链的这个革命大潮中一定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我认为可能会在未来占有主导的地位。这时智能合约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应用和大规模的产生,这样的话智能合约的生产、验证和公信属性就具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需要建立未来的一个公信生成机制或者生产流程。
 
在智能合约本身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智能合约本身是一种软件,我们在软件工程前期取得的成果都能用得上,测试也好,审计也好,验证也好,各种软件case工具也好,都可以用。但是由于智能合约又是特殊的一种软件,因此要进行许多特殊性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应用契约化,契约如何模板化,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业合同具有模板化,我们需要契约的模板化,然后进一步是模板的代码化,代码的智能化、法律的代码化以及代码和文本合同的一致性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肯定可以用到很多包括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些成果,比如自然语言识别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把文本自动代码化。因此总体上来讲,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其实是一种复合性技术,涉及到了众多的经济学模型、法律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大融合可能正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点对话·第七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