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世界,其经济学意义跟当下传统的经济社会有很明显的区别,而目前行业在这方面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混乱。我们总结了一些主要的问题,并从租值耗散和合约理论出发,围绕区块链体系的价值、市场要素、共识机制等等予以展开讨论,探寻“价值互联时代”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社会意义。
区块链新模式的经济学理解存在错位
1、需要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共识机制的逻辑和意义
自从
比特币诞生以来,关于POW共识机制的高耗电,人们从未停止过争论和指责。据说,比特币一天消耗电力超过一个纽约州。
在最近一次向美国参议院
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作证时,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阿尔温德・纳拉亚南(Arvind Narayanan)估计全球所有能源消耗中有1%被用于挖掘比特币。根据他的计算,特币挖矿每天消耗的电量为5千兆瓦。这一数字略低于世界电力总消耗的1%,略高于俄亥俄州或纽约州的电力消耗。其他的公有区块链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不过要低得多。
目前,比特币全网算力已经超过51EH/s。耗电量不小。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开辟者,其POW共识机制在毁誉参半下争论不休,矿工和社区分歧持续,伴随而来的是分叉、侧链和闪电网络等改进升级。
同时,PoS、DPoS等耗电较低的共识机制正是发端于此,基于这类共识机制的区块链系统也被看做是区块链2.0甚至更高阶版本的区块链平台;即便如此,目前比特币在市值和算力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比特币市值是第二名
以太坊的近5倍。市场用脚投票的结论很明确,比特币所谓的高耗电和平台价值相比,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人们颇有微词,但似乎POW高耗电就像比特币系统的代价一样,不可不用。再看PoS、DPoS,社区治理、投票率过低、贿选等等问题诟病已久,但其区块链系统继续运行演进,无需赘言。那么,各类共识机制存在似乎“合理”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又是怎样的呢?
2、行业对区块链系统的相关经济概念的理解存在混乱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市场要素跟当下传统的经济社会有很明显的区别——没有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财产登记机构、监管机构、
金融机构、公司等中介机构、法律服务等其他中心机构),因此,区块链的世界(市场)中经常会有一些概念理解的混乱。最常见的问题是将两类市场中的经济学概念和财务学概念的混淆。
首先,以公司为重心的中心化市场和去中心化市场存在诸多经济学/财务概念理解混乱。比如,常有人将比特币类比为黄金,称之为数字黄金,认为可以作为价值储备——很显然,是受了比特币数量固定(对比黄金的储量接近固定)的影响。有人从黄金的采矿成本、市值跟比特币进行比较——虽然比特币耗电量是不易统计的——我们且不论结论是怎样(哪个作为价值储备更有效)的,这种比较首先是不符合经济学逻辑的。
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黄金的开采成本指的是相关公司的财务上的成本(营业成本、三费或者其他),用以衡量公司的利润(率)情况,从而考察公司的经营效率。这里的前提是,黄金是私产,公司需要购买金矿的产权(所有权、收入权或者开采权),这是营业成本的基础来源。
而比特币的世界显然复杂得多。首先,比特币作为电子现金系统,产权(所有、使用、收益、转让四权)上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或主体,严格地说,区块链的世界,不需要公司这类组织,也就没有利润(率)。那么所谓的POW挖矿耗电成本,跟公司是(财务)成本之间是没有比较的意义。
其次,去中心化市场的效率衡量很难直接参考中心化市场。效率的理解千人千面,投入产出比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更麻烦的事情是,POW机制下,矿工靠算力竞争争得了记账权,从而获得通证奖励,那么其他矿工的算力消耗从直观上是白白浪费了,没有任何回报——这也就是比特币POW浪费电能指责的本因。
一家公司生产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中与众多对手竞争,很难想象一段时间下来,因为竞价失败,全市场的销量全部归功于某一家公司所有。这样的市场显然说不上有效率,更没有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诸多公司的资源是白白消耗了)。
从这个角度看,其他矿工“浪费”的电能到底经济学意义和解释是怎样的——反证法很显然地告诉人们,其他矿工在未知自己能否争得记账权的前提下,只能选择消耗算力资源,当然,这些矿工的算力资源消耗不能说无用,但其(经济学)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从分配规则角度看,POW共识机制表面是“反常识”且费解的。这个问题很像是众人一起搬巨石上山,大家竞争出力,当然可以尽量搬得更重的石头(做最大的功),然而最后的费用归功于出力最大的那一个人。诸如此类,人们对一个新生的经济系统存在一定的概念混乱和理解错位。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