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网络传输的效率
(1)区块链的秒级成交:“能做到”和“做到要多少成本”不是一个概念
目前,在以太坊及之后的一些区块链里,秒级成交已经成为了宣传点之一。但“能做到”和“做到要多少成本”不是一个概念。
(2)区块链的网络延迟:微博、微信等高吞吐dapp时间线错乱
网络延时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P2P网络不存在一个稳定的中转服务器,因此每次发送信息都是通过多个作为用户的节点中转送达,在信息传递上很难满足即时传输。假如,我们试图传播专题文章类型的文字内容,则所需的同步速度可以很慢。用户可能发布之后几个小时后,才会被人看到。然而,假如我们是要实现微博、微信这种需要高频信息发布和接收的dApp时,就会出现一些严重问题。一个首要问题是:时间线错乱,或者说数据异步,一条微博下面的评论经常出现前后时间线错乱。举个例子,张艺谋新电影《影》首映礼,邓超在9.29发了条区块链微博吆喝:“明天《影》首映,欢迎来我们的首映礼,让你看见不同的邓超!”邓超粉丝有个叫凉凉的看到微博,屁颠屁颠第二天赶去大剧院发现首映礼两天前就结束了,于是凉凉。这就是因为评论者发布的时间虽然早,但同步的时间慢,同步需求强的高频信息应用采用网络延迟的区块链则是杀鸡焉用牛刀的试验。
若用以太坊的公链作为观察对象,全网大约有10000台左右的全量节点机器。如果以每次每台机器向10个节点同步数据,估计在4次跳转后可完成全网同步。以太坊现在的平均区块大小在网络传输 22KB左右。按照每次同步时间500ms计算,估计的同步时间在2秒以内完成。据此,整个网络的同步通讯工作,干得并不坏。但是,对于实际所需大吞吐量的交易场景来说,还是显得过于低效。由前可知,实际上以太坊的公链是在处理每秒10笔左右的交易,本来中心化方案大可以简化为数台中等性能的机器,即能完成同样的业务。
在例如比特币的公链网络实际运转过程中,可以测算出,1KB长度的消息,在1秒内完成95%的传播。而1MB长度的消息,则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95%的传播。所以,从实际交易能力来看,当采用较大尺寸的区块时,网络传输效率下降非常快。
1.1.3 外部存储的效率与冗余问题
(1)分布式存储的高门槛:人人都是存储和带宽的贡献者
在传统互联网模式下,比如 Google 要保障一个视频永久在线并被所有人都能看到,可能只需要留存一份视频,实际底层云存储实现情况来看可视为有3个左右备份。而对于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来说,每个用户既是使用者,又是存储和带宽的贡献者。这意味着抬高了普通用户使用分布式应用的门槛。
(2)全网存储能力相当于单机:链上无法承载大型视频网站
理论上,如果有一个精妙的算法,可以动态调节出全网的可靠存储量和总带宽。而实际上,现在的区块链应用都比较粗糙,它视每一个用户均为全量备份节点。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全网的存储能力,与算力的情况相似,仅为一台机器的能力。如果直接用“链上”方案直接存储媒体数据,几乎不可能承载大型视频网站,而这一问题其实也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区块链分布式应用。
(3)极小的全量数据与极大的数据冗余
目前以太坊是已知具有最大的全量区块数据的项目,因为其上需要运转诸多智能合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代币(token),但是该项目也仅为不到700GB的全量数据。而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更是不到300GB的全量数据。但是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核心策略,以及安全性诉求,导致了数以千计的节点需要存储全量数据,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数据冗余。对比中心化数据库的解决方案,该级别的存储业务,面向10TPS的业务负载,仅需要一台普通配置的云计算服务器,即可提供同等质量的数据服务。
对比去中心化方案,存储成本可极大节约。而且即使考虑数据存储的鲁棒性,在既有的中心化架构中,我们有基于RAID阵列技术的NAS或者SAN、基于分布式廉价冗余架构的云存储以及基于内存的高速存储等各类方案可供选择。相较于需要全局拷贝,这些方案的执行成本都是非常低的。
我们相信,后续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必然会向既有的云计算技术学习其中可取成分,从而提升其去中心化方案的服务能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