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7552
  • 0
  • 分享到

深度 | 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分析

2018-11-21 14:29

来源: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望

ABS传统业务生态瓶颈犹存


ABS业务交易体系由交易结构与各参与方构成。随着ABS交易结构设计复杂性不断提升,当前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管理水平需求。错综复杂的资产信息与交易链条对业务整体化形成了冲击,将交易各方、各环节隔离,生态呈现破碎形态,瓶颈也随之显现。第一,入池资产多,穿透性差。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预期收益、回款周期及安全性的评估过度依赖于信用评级机构的投后基础资产跟踪与监督,无法直接触及入池基础资产。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大多倾向依靠发行主体信用背书和外部评级,底层资产呈现透明度低,难以有效监控资产池情况。第二,融资流程复杂冗长,效率低下。真实资产状况掌握在发起人手中,当前管理水平的信息整合时效性、条理性不达市场期望,增加多余试探成本。第三,信息数据缺失,评级定价困难。资产动态入池提高信息披露难度、加重不对称性,在投后管理阶段,后入池的资产质量难以保证与及时跟进,发行方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存疑。征信制度相对匮乏给金融公司建立客户信用档案造成很大挑战,大量模型试验提高了坏账风险,风险定价准确性低,投资者信心不足。


 


ABS一体化交易体系优势凸显

区块链作为一种不可篡改、透明安全、多中心化的数据储存技术,兼有海量数据处理、溯源能力与灵活高效的分析手段,天然适合创造新的信任与操作机制,打造一体化交易体系。首先,分布式账本能重新设计底层系统,给参与各方提供资产质量、交易信息的共同记录。此外,数据库上实时更新各参与机构的资金交易信息,摒弃过去耗费多余资源的清算环节。针对目前资产证券化的痛点,区块链赋能ABS一体化生态有望打破传统模式禁锢:


资产穿透


穿透资产主要用于消弭信息不对称。将ABS运行路径中的资产信息和现金流信息入链,项目的参与各方因此拥有共识信息。从资产评级角度,传统资产评级机构的评论往往带有主观性,且主体信用评级与项目信用评级难以剥离,评价客观性有待商榷。利用区块链数据库中详实记录的数据可轻易将项目数据分离出来,生成独立的项目与主体信用评价,有助于健全投资评价体系。从风险控制角度,在智能合约中编入预警参数与相应的违规处置、合约终止等止损操作设置,设置业务时间、资金阈值,触发条件后自动执行投资或担保措施,从根源上预防SPV管理人等参与方的违约行为,保障投资人利益。得益于分布式结构的设计,金融监管机构只需加入接入其中一个节点便可实时监控金融杠杆等状态,凭借永久性审计追溯防范系统性风险。


提升效率


传统的标准资产证券化业务至少包含10多个参与方,交易链条极长,资产信息与资金需经过层层流转。借款人向权益人借款形成初始债权资产,权益人经过考核,筛选适合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发起人聘请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或受托人(SPV),再经过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完善,最后通过承销商发行[vi]。区块链技术可自动根据资产数据与产品特征的匹配度高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底层资产,缩短Pre-ABS准备时间;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设计在交易过程中减少操作成本。


活跃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性相对缺乏制约了ABS市场的发展扩大,大多投资者更倾向于将ABS持有到期。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定价可信度低是ABS在二级市场交投寡淡的重要因素,引入区块链技术的ABS能曝光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的激励错配信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帮助更好地完成价格发现,从而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ABS在二级市场的流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弹性。攻击者需改写一半以上的节点才能破坏数据,系统安全性随着参与节点的增加而提升;多个同时运作的“并联”节点能保证在某一节点出现瘫痪时,其他节点仍能可靠运作,容错性大大提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