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1249
  • 0
  • 分享到

区块链2.0的尴尬:媲美电气化的智能合约只能用在金融领域?

2018-12-5 11:30

来源: 巴比特 作者: 孙副社长

数字技术线:物联网短期内恐难大规模落地


总体来说,在金融领域,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这方面的频频捷报,使得人们对数字技术拉动经济的预期骤然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双十一交易额的连续冲高,更是大大冲击着人们的认知,就如同比特币的价格暴涨让人们注意到区块链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便把目光转向了金融以外的其他行业。在他们看来,金融这么中心化的硬骨头都能啃的下来,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于是在2015年,我们便看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其中提到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给人一种产业数字化浪潮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然而很可惜,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这些突入其他细分行业的互联网与区块链先驱者们,很多都是志在必得地进场,灰头土脸地离开。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实在过于低估了自己所面对的行业的数字化难度,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高估了自己此前所完成的“金融数字化”的难度。那种感觉,就跟某支球队险胜一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落寞老牌劲旅之后信心爆棚一样,还真的以为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跻身一流行列,结果遇到真正的强队,就会被分分钟教做人。


图:没错,“互联网+”的共识正是来自于节节冲高的双十一交易额(图中为阿里),正如同“区块链+”的共识是来自于2万美元的比特币一样。



具体来看,金融以外的很多行业之所以很难进行数字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方面除了研发软件产品之外,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在硬件等重资产的采购和投放上。毕竟,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智能合约“if A then B”的完成,需要专用的设施来实现A从物理世界中的输入,以及B从数字世界中的输出。金融由于资金流本身就是信息流的特性,依仗着手机和电脑等通用的电子设备实现了这一点,但其他行业就远没那么幸运,无论是相关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以及与之配套的供应链、交运、占地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难题。而这却正是很多互联网和区块链领域的轻资产精英们所不擅长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科技公司在每一次进行物联网重资产的投资时,都伴随着股东和观察者们的无限争议。远的不提,就拿最近几年业内热度颇高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来说,这其中的后两项,都跟重资产数字化有关——网购需要铺设高效物流、共享单车需要投放大量单车,而相关的投资,也遭受了非常大的争议和阻力:京东和亚马逊依靠着创始人极高的企业内威望和执行力,才下决心斥巨资建造了数字化的物流线,由此承受了多年的亏损、直到现在这两大巨头”功成名就“之时,是否应该继续扩张并升级物流设施,仍然是股东们争论的焦点。共享单车就更不用说了,打从诞生起,就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漩涡中心,就没有人能说得清,企业在单车这种重资产上花多少钱才算是合理。少了分分钟被竞争对手挤垮,多了的话又有浪费之嫌,而且还会招来监管部门的注意。随着现在共享单车行业陷入整体性危机,相关资产的处理问题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毕竟跟烂尾的软件不一样,废弃的固定资产由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性,它所引发的视觉冲击和社会争论是非常之大的。


图:共享单车现在留给社会的更多是争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产业数字化的道路上,绝大多数公司在投资重资产的时候,态度都趋向于越来越保守谨慎——如果号称“新四大发明”的、最成功的重资产数字化案例也不过如此,那其他的后来者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谁敢保证自己会是下一个亚马逊、京东、Mobike和ofo?毕竟我们不要忘了,产业数字化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变现途径,要么你能够在资本运作方面找到接盘侠,要么你能够在企业经营方面盘活收集到的大数据,然而在资本运作方面,随着创业“黄金十年”趋向终结,现在的风投在收购公司上已经越来越谨慎,大数据公司的估值早已不复当年,甚至更多的时候干脆就是有价无市;至于在企业经营方面,产业数字化所收集到的大数据如何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就更难说了,按照标准的流程,产业数字化的变现途径应该是“铺设物联网→获得大数据(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数据自用/加密交易→打磨AI解决方案算法变现(数字世界改善物理世界)”,但问题在于:现在数据的加密交易和AI解决方案技术不成熟,这使得数字世界很难反过来改善物理世界,而上面的盈利链条也就无法成立。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两条路径都很难获得预期收益的情况下,科技公司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投资铺设物联网设施的意义真的不是很大。由此,其他行业何时能够变得像金融一样高度数字化,从而能够与“区块链+智能合约”进行顺利对接,也是一件很难预测的事,就现在来看,笔者看不到绝大多数领域短期内进行大规模重资产数字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里,“区块链+智能合约”还将应用在以金融为主的细分领域,而暂时不会扩张到其他行业,毕竟即便是上面的两项关键技术(大数据加密交易和AI解决方案)明天就出现重大突破,要让它们实现商用并将利益通过相关的链条传导给投资物联网的企业,也是需要一个传导的时间差的。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