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币改、链改等模式相继行不通后,最先在海外热闹的STO突然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STO,全名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化代币发行,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有人称STO是“低配版IPO”,有人认为是“有监管的
ico”。
今年10月有消息称,美国纳斯达克拟推出证券型代币平台,该消息一度雄踞当月业界话题热点榜。
31QU了解到,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巴巴多斯等国均已开始STO的尝试。
近日,Bvaluate发布一份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56个STO项目,主要集中在18个国家。其中,美国一家独大,共有26个,占全球总量的一半。瑞士和开曼群岛也相对较多,各有3个。英国、德国、新加坡、马其他等四国各有两个,印度、俄罗斯、以色列等10国各有1个。
就在海外众多项目、机构开始摩拳擦掌谋划如何开展STO的时候,国内传出消息,STO归入违规融资范围。
12月1日,
北京市地方
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告诫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目前仍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以STO名义继续从事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相关活动。
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近期随着全球对ICO活动的管控加强,一些机构又在忽悠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在中国,其本质上仍是一种非法金融。
发展不过几月的STO,还在大雾中摸索前行。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