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已成为
金融领域中深入金融科技探索的先行者。尤其在
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不仅布局早,而且在技术和应用方面也是引领者。
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从2015年起就积极布局区块链。2016年,微众银行倡议并带头发起的“金链盟”正式成立,与国内众多金融科技机构合作,共同打造金融行业的区块链研究基地。同年6月,微众银行在腾讯云上发布了国内第一个面向金融业的
联盟链云Baas平台。随后8月又联合
上海华瑞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银行间联盟型
区块链应用场景——机构间对账平台。
2019年5月17日,在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上,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接受了零壹财经等媒体的采访,就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布局、开源生态圈建设、行业现状及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
谈及区块链布局,在
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溯源、版权、
物联网、政务等领域,范瑞彬认为“大有可为”。
但他也坦言,现在寻找和开发新场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行业发展尚未到达“百花齐放”的阶段。不过,相较于两三年前,行业已经有了质的突破。
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一批扎根实体经济的
区块链项目逐渐落地,开始实现商业价值,更表现在整个行业的风气上:“现在大家不再像之前那样狂热和原教旨”。整个行业更务实,更稳健,不再纠缠在概念和炒作上,而是从需求、场景、业务、技术等多层次关注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就微众本身而言,“如今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业务实践中,也始终坚持‘连接者’的定位: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连接,更好地服务客户”,范瑞彬表示,“多方协作场景是
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土壤,而微众银行的定位天然存在诸多多方协作场景。”
另外,他认为金融机构目前在区块链领域还是会比较谨慎。尤其是作为持牌金融机构,首先需要确保业务合规。除此之外,当前区块链在技术层面也存在一定门槛。这种门槛主要体现为技术心理门槛和技术本身的门槛两种。其中,心理门槛主要是由于技术“黑盒子”造成客户信任缺失。范瑞彬认为,开源是降低心理门槛和客户技术使用门槛的一个可行途径。
“公开代码只是狭义上的开源。这是开源项目的第一步,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范瑞彬这样说道。据他介绍,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团队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和开源生态圈建设。“在开源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之上,构建一个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开源生态圈”是微众银行和众多合作伙伴共同的目标。
以下为对话实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