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产品应该是无须劳驾用户,润物于无声之中。这种个人
碳交易的方式目前也已呼之欲出了,这里我们需要一个虚拟的货币,暂且称之为“碳汇币”:比如说您发生了网购行为,我们会根据您所买商品的碳足迹(即碳放用量)的高低增加或减少您的“碳货币”;又或者平时您做了一些
低碳行为(如走路、骑车、线上支付等等),这些行为产生的“碳货币”同样可以用于抵扣商品的价格。再比如,企业对员工进行“碳货币”积累,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而企业或机构积累的“碳货币”是可以申请减免税务机关的企业所得税,这样企业和员工参与的动力就十足了。除此之外,这个“碳货币”也可以作为对用户低碳
评级的一个参考,就像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一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上述场景仅是冰山一角,所有能在自身业务闭环内实现的碳交易机制,都可以成为个人碳交易机制。
推崇这种“个人碳交易”,是因为只有消费端推动,企业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去改进(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碳减排、碳中和、内部碳交易闭环机制的建立等)。而个人碳交易可以设计得更灵活一些,比如也可以加入履约机制,但周期可以短一些,比如每月或每周履约一次,增强流动性。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