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控碳减排不仅是做减法,剔除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高碳行业;更要做加法,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培育绿色
低碳的节能环保产业,腾笼换鸟,在实现正向环境效益的同时,实现“六稳”“六保”。但是,绿色产业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个体收益小于社会总体收益,往往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绿色
金融致力通过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将环境效益的外部性内生化,并通过差异化的定价手段将外部性的成本收益传导至实体企业,改变企业的回报率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行为和投资决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助引导更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资产和非绿资产的差别化定价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例如,在监管层面,通过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对绿色金融业务开展财政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回报率,鼓励金融机构将政策优惠通过利率渠道传导至绿色投资主体。在金融机构层面,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等方式,探索差异化定价方案,真正实现了对绿色实体企业的让利。其中,工商银行在借鉴赤道原则和IFC绩效标准与指南的基础上,按照贷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环境与社会风险大小,将境内法人客户全部贷款分为四级、十二类,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和贷款实施动态分类及差异化管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