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层面,碳标签已成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扩大绿色
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进一步对推行碳标签相关的具体举措提出要求。在国际层面,发达经济体出台了与碳标签密切关联的国际贸易政策,这可能给中国带来挑战。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强调通过信息共享动员公众力量参与绿色转型。2021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将逐步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明确表示在2023年至2025年的过渡期内,欧盟不征收任何碳关税费用,但要求生产商或进口商报告进口产品的碳排放信息;从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将根据进口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征收碳关税,且税率逐年提高。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计划投资2.5亿美元用于推进“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相关工作,即向社会披露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信息。一方面,美国和欧盟在就推动全民参与低碳转型进行战略谋划。另一方面,碳关税壁垒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以202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为例,如果欧盟对相关产品征收每吨二氧化碳100美元的碳关税,则全年欧盟对中国征收的碳关税将达350亿美元。显然,碳关税将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中国要尽早应对。碳标签是实行碳关税的前提,有必要加快推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