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也表示,值得警惕的是,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于未来其他国家或地区及其他行业纷纷效仿欧盟“碳关税”的做法。从目前来看,尽管中国
钢铁产品直接出口量不大,但未来如果通过其他政策,比如通过终端产品向
供应链驱动传导的时候,会对我们的间接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刘颖昊特别强调,欧盟“Fitfor55”计划里面“碳关税”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还有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强调的不仅仅是碳足迹的问题,在欧盟销售的产品,要在全生命周期贯彻“可持续性”。具体看,产品必须提供充分的“可持续”信息,使消费者可据此选择,包括化学成分、材料、环境足迹(不限于
碳排放)、预计使用寿命、可修复性等,推行“附条件的市场准入”2个条件即绿色+劳工标准,以境内规则约束境外行为。它扩大了产品范围——从
能源相关产品扩展到“几乎所有产品”,增加了要求——从能源效率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提出了产品数字护照——环境可持续性信息,提出了绿色政府采购——针对重点行业/产品的规则,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电池、光伏、建筑产品……那么,终端产品的多项指标一旦被规定之后,测算这些指标,就需要沿着供应链一项项往前推,每一家企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刘颖昊也提醒广大企业,关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与此类似的挑战还有清洁能源部长级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DDI)。据悉,IDDI是一个致力于刺激
低碳工业材料需求的公共和私营组织的全球
联盟。它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协调,英国和印度共同领导,还包括德国、加拿大,以及知名倡议组织、机构。IDDI与各国组织合作,致力于碳评估标准化与数据共享,鼓励政府和私营部门采购绿色产品,引导低碳发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