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773
  • 0
  • 分享到

业内自认“减碳雄心不足”动力电池行业显现三大隐忧

2023-9-30 09:16

来源: 新华财经 作者: 印朋

隐忧一:锂电池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能源协会会长李阳说,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 80%以上。电池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锂电池全产业链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碳足迹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电池回收体系依然没有健全。根据机构调研结果,当前国内电池生产的平均碳排放水平在60-120千克/千瓦时。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480GWh,造成的碳排放量约2880万吨至5760万吨;世界动力电池出货量达680GWh,造成的碳排放量约4080万吨至8160万吨。
根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1250GWh,造成的碳排放量将在0.75亿吨至1.5亿吨;世界动力电池出货量达1730GWh,造成的碳排放量约1.0亿吨至2.1亿吨。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说,以一款NCM532三元电池为例,其正极材料的碳排放占比最高,达49%;电芯生产与电池包封装的碳排放占22%;负极材料与铝材占比11%和12%。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硫酸镍、硫酸钴与碳酸锂的碳排放占比最高,分别为48%、13%与25%。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前,欧盟已利用新通过的《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等继续高筑“绿色壁垒”。根据《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2026年后,每个容量超过2千瓦时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都需要“电池护照”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认为, 欧盟成为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产品强制性要求的区域组织,对我国电池出海将有不利影响。杨林分析,欧盟将指定认可和认证机构,不认可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碳足迹标准、报告、认证等,碳足迹审核规定将增加我国企业成本。同时,碳足迹合规审核时间的长短,也对企业有较大影响。此外,我国电池企业进行零碳工厂布局,要面临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要考量节能高效设备应用、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改造、员工教育培训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