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2466
  • 0
  • 分享到

全球气候治理下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024-1-3 08:23

来源: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阳阳

在国内局势层面,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仍受制于技术瓶颈和市场失灵,需综合考虑能源安全与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转型


一是在技术创新层面,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技术瓶颈,市场机制有待完善。中国虽然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某些核心技术上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市场机制,突破技术瓶颈。在技术层面,由于新能源的波动性较大,在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发电量能否被电网接受和储存,还存在国土空间、并网消纳、技术创新、系统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储能、氢能以及以功率半导体、芯片、软件等为核心的电控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还存在不足。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是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两大主体系统,目前电网灵活性已经成为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瓶颈。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出路主要依靠氢能、储能与智能化技术突破,以及“三位一体”的协同解决方案。此外,新能源设备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将带来巨大的环保挑战,但目前在设备回收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市场层面,新能源产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补贴退坡过快、电价机制不合理、无序化竞争、产能过剩风险等问题,需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持续改革和创新。二是在能源战略层面,我国能源格产业的清洁转型应考虑与国家能源安全之间的平衡。COP28达成的共识将带来全球气候治理转变的核心在于,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全球退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然而,即便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达到20%左右,仍有约80%需要依靠传统能源。而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仍较高,特别是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70%和40%以上。因此,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地区溢价、运输线路变更等因素都将持续影响能源进口的稳定性。未来应对可能的能源危机、保障油气煤充足供应也将是能源安全的重点布局,如促进能源贸易,强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促进对中亚、俄罗斯能源进口合作;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国内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加强能源储备工作,优化提升石油天然气储运能力;支持本国化石能源供给,稳定煤炭长协价格,确保民生需求;加强国际政策合作,支持人民币能源计价结算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