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8514
  • 0
  • 分享到

深度分析 新加坡区块链监管实践和思索

2018-12-4 13:04

来源: 当代金融家 作者: 邓建鹏

新加坡区块链监管评析与借鉴



新加坡对区块链以及虚拟货币持较为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国国情,具有力争在金融科技领域抢占全球制高点的雄心。

首先,与有的国家在区块链监管政策方面的极大反复不同,作为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新加坡自2013年以来的各类区块链监管政策,基本上以鼓励创新为主,保持较高一致性。这大大有助于创业者的规则预判,为下一步研发或市场运营作准备,减少运作成本。而中国自从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国内ico项目及虚拟货币交易所一刀切,全部禁止和关停清退。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致力于区块链领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把握底线的基础上,大胆鼓励技术创新,不妨考虑从“全面禁止”逐渐走向以高度谨慎为前提的“有限开放”。

其次,新加坡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模式也值得中国参考。一方面,新加坡通过识别虚拟货币的本质,将其纳入现有法律的监管框架;另一方面,MAS发布各类声明、风险警告与种种实施细则或指引,这些政府文件的基本精神与传统金融监管法规(如SFA)的基本精神相街接,弥补立法上正式法律存在的空白,基本上能及时跟踪行业风险并试图将之置于可控范围。中国也可根据代币的实际属性,将虚拟货币其纳入现有法律的监管框架。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好地执行并落实法律规定,完善监管细则;或者弥补立法上正式法律存在的空白,及时跟踪行业风险并试图将之置于可控范围。

再次,新加坡政府对区块链行业基于底线思维的监管值得借鉴。新加坡监管重点围绕虚拟货币交易所、ICO展开,注重严厉防范洗钱与恐怖融资,提示消费者风险,同时引进沙盒监管这一柔性监管模式。在具体法规与指引方面,对于向新加坡公民进行ICO的行为提高监管要求,尽可能将风险化解或置之于境外。此前,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产业尚处于法律与监管真空期。在2017年9月之后,国内几家知名交易机构外均移师海外,同时不断有更多新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海外涌现。这些中小型机构均游离在中国监管者的“法眼”之外。中国将来的区块链监管长效机制,可参照新加坡的一些经验,重点考虑对于交易所监管重点应为交易平台设置牌照、从业者准入资格,同时还应重点关注风险揭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交易机构的网络安全标准、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机制等方面,从而在推动虚拟货币及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各种违法与犯罪行为。

最后,自2018年年中以来,中国国内有媒体或个人对STO的讨论异常火热,并顺带研究了“新加坡STO监管框架”。需要说明的是,新加坡当前并无此类专门的法律监管框架,所有涉及证券性质的代币,均纳入现有证券法律监管之下。这意味着一定被界定的证券,代币发行必须如股票公开发行那样进行提交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等要求,对初创企业而言,其成本几乎难以承担。

(作者:邓建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区块链+法律监管顶级专家,本文发表于《当代金融家》,更多内容参见邓建鹏:《区块链国际监管与合规应对》,预计2018年年末出版)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