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9051
  • 0
  • 分享到

探析基于货币二象性视角的非法定数字货币价值源泉

2018-6-5 18:19

来源: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郝鹏鹏、王彦博

数字货币发展沿革


为进一步探析数字货币价值基础,需首先对数字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理解。最初的数字货币是指法币的数字化,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率先发行了信用卡,开启了货币电子化的流行风潮。但从本质上来看,该阶段的数字货币仅是纸质法币的“影子”,始终存在其先天之不足,如无法匿名使用、难以全球流通、成本较高等。

为克服上述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Bit Gold和Digi Cash等进行了诸多尝试,然而实施效果均不理想,其失败原因大多可归结为非主权的中心化结构组织。这些货币由特定的民间组织发行,在缺乏国家信用支撑的情况下,一旦货币发行组织破产或中央服务器被黑客攻击,该种货币即面临崩溃。然而,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如果不使用中心化的结构组织,无人维护的电子货币系统安全性几乎不可能保障,其中最大的两个挑战是:首先,货币伪造——在中心化的系统中所有交易主体的账户余额由中央服务器统一记录,交易个人无权修改,但在非中央结算的体系下,交易者有可能自行篡改自己的账户余额;其次,双重支付——在无中央服务器的环境中,交易者有可能利用机制漏洞将同一笔钱支付给两个人,形成双重支付。

2008年11月,中本聪在研究报告“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资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信息,内生性地受制于trust based model(基于信用的模式)的弱点”。因此他提出创建一套“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的电子支付系统,并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研究报告发布后,中本聪开始着手开发比特币的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系统。2009年1月3日,该系统开始运行,中本聪随之构造出第一个区块链,即所谓“上帝区块”,最初的比特币宣告问世。

比特币的发行机制源于货币流通渠道,中本聪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方法:对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进行特殊化处理,该区块第一个对交易进行成功验证的人,即创造者拥有新的电子货币,在这种方法中,第一批比特币——被视为“创世纪”的比特币,后续比特币都需要通过验证“创世纪”比特币参与的交易产生,再加入流通渠道,产生“滚雪球”效应,使比特币数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节点对网络进行支持、积极参与每一笔交易的验证、维护系统正常运转。基于算法本身的设计,比特币总数会趋近2100万个,其中的比特币的产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每4年数值减半。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