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内企业加大了与绿色、环境相关的ESG实践。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于2021年8月发布的《上市公司ESG实践案例》,筛选收录了133家上市公司的ESG优秀案例,其中绿色发展、气候治理等方面的项目是企业ESG实践的重要方向。但如前文所述,ESG实践仍面临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不过,生态环保部今年已陆续出台文件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并提出2025年基本形成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ESG投资。一方面,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金融机构加快开发ESG投资产品;2020-2021年,泛ESG基金的规模显著增加,且其中绿色、环保、碳中和等主题的占比较高;另一方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对外表态,将在积极推广ESG理念、践行ESG投资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当前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专业统一的绿色
评级认证,使得机构只能通过个股识别绿色产品,效率非常低。
第三,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绿色金融与ESG投资发展的政策。2021年以来,监管部门统一了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将“双碳”政策写入“十四五”规划,并出台了“双碳”顶层设计和碳达峰行动方案。自2006年沪深交易所在《上市公司责任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开始,监管层陆续出台文件确立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目前尚未专门制定ESG投资的政策指引或法规,也缺乏有力的激励和支持措施。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ESG投资独特的社会责任属性与投资原则,有望助力解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前文分析,我们对推动国内ESG投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制定ESG投资的顶层指引政策。监管部门应当尽快出台顶层的ESG投资指引政策,使得机构参与ESG投资时有章可循。未来也应修订完善养老金ESG投资管理制度,正式将ESG因素纳入养老金投资决策框架。
第二,构建统一完备的国内ESG评价体系。应当尽快建立统一完善、科学严谨的ESG评价体系。此外,应适当调整ESG评价体系以适应中国国情。例如在环境因素中引入碳中和目标下的能耗、
碳排放、碳足迹等因子,又如在社会与治理因素中加入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因子。
第三,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未来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当牵头并带动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发布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加大ESG信披监管力度,提高ESG信披效率和质量。
第四,推动多样化的ESG投资策略与产品体系建设。未来金融机构应加快完善ESG投资策略与产品体系建设:一是综合使用ESG整合、主题投资、负面剔除等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开发不同策略的ESG投资产品;二是在当前主动型ESG产品为主的情况下,加快开发指数基金、ETF等被动标准化的基金产品,以匹配多样化的ESG投资需求。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人大生态金融
作者: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陈骁 平安证券研究所前瞻性产业首席分析师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