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6338
  • 0
  • 分享到

“双碳”目标再解析:概念、挑战和机遇

2024-6-13 15:26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华

“碳中和”必须聚焦化石能源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要控制温室气体,就必须聚焦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主要来源,我们如果把化石能源控制住,人为额外排放的温室气体90%~95%得到了管控。温室气体从来源上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化石能源,是地质年代形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这部分二氧化碳深埋在地下,排放后增加到大气中;二是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包括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干物质。人类食用的粮食也是碳水化合物,木材、枯枝、落叶等都具有相同的属性,自然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固定在土壤和木材中间,则称为“碳汇”。森林如果发生火灾或者动植物腐烂,会将甲烷和二氧化碳又释放回到大气中,所以生物是自然的碳循环。在1750年的工业革命初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百万分之二百八十,即0.028%,2021年达到百万分之四百一十四,即0.0414%的水平。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导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快速升高,全球地表增温加剧了温室气体控制和减排的需求被提上了日程。因而,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我们都必须要管控好化石能源燃烧排放而产生的温室气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9月22号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在206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光、水、生物质和核能,以及地热能海洋潮汐能等)要达到80%以上。2022年,中国的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比82.7%,但到2060年,我们要用37年时间,把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提升到80%以上,化石能源占比降到20%以内。

由此,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即是化石能源退出的过程。中国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高居世界第一,大约每年有11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自然界生物源产生的碳排放并不构成温室气体控制的主要方向(或者主要内容),例如喂养牛、猪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以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最后作为能量的来源为人和动物所食用,食用以后将这部分的碳释放到大气,是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化石能源经过数百万乃至于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只有人为挖掘出来燃烧并释放,才是额外排放的二氧化碳。

煤炭、石油、天然气尽管都是化石能源,且释放二氧化碳,但释放的二氧化碳比重是不一样的。一吨标准煤的热值(1000公斤x7000大卡),煤炭燃烧以后释放的二氧化碳是2.6吨(煤的品种不一样,燃烧氧化率不一样,大约是1吨标准煤热值燃烧以后排放2.6吨二氧化碳),1吨标准煤热值的石油(也有各种原油的差异),大概排放2.1吨二氧化碳,1吨标准煤热值的天然气燃烧以后释放的二氧化碳是1.6吨。

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为主,其中煤炭在10多年前的能源占比为72%,2012年以来不断下降,但到2022年,还是占比56.2%。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煤炭在能源占比为12%,德国煤炭占比只有7%左右,英国已经“脱煤”。这些国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仅较低,而且还在不断去煤。2021年,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缔约“退煤联盟”。2021年,中国消费的化石能源排放量中,煤炭占比73%,基本上是3/4的占比,而石油占比不到1/5,天然气占比也不多。因而,中国若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用量降下来,就等于降低了90%以上的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