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制造业之重
在我国,制造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第一年,制造业在GDP的占比一度达到40%之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每年一直都在30%以上,不可不谓国之根本。
在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精密制造业可以说是行业典范。1974年,郭台铭
台湾靠着母亲标会标来的30万台币创立了鸿海精密集团(富士康母公司),并在接下来的14年里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1988年,郭台铭看准时机来到中国大陆的
深圳,创立了他在大陆的第一座工厂,当时凭借其相对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扩张壮大,尤其是在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之后,扩张态势一发不可收拾,南据深圳,北至
沈阳,西达
成都,东到
上海,截止2018年,鸿海在全国共建立了大大小小30余个工业园,再加上越南、印度、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全球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员工人数超百万,在2013年,一度位居世界500强第30位。富士康连同其
供应链体系的上下游各零件及半成品供应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
1.2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之殇
在经历了迅猛发展之后,企业进入平稳期,渐渐地,整个供应链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浮现。
从外部大环境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加速,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人口红利不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
从供应链上下游来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存在难以解决的顽疾。产品堆积造成呆滞或库存不足造成断线,信息异步和不对称造成企业间沟通成本增加,资金、资产周转周期长造成大量的资金占用,限制了发展扩大的步伐。
从企业内部来看,生产数据造假、设备数据孤岛、一线员工工作单调重复、机构臃肿、沟通成本高、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事实上,富士康也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全球的制造业都及时跟进,中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全球的制造业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当然智能制造还需要技术支撑,富士康在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自动化方面都有布局,比如一直在推进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就是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攀升问题。
布局和发展这些技术自然是好的,但是这更多的是优化或者锦上添花,对于数据造假,企业间及企业内部沟通成本高等这些更根本的问题仍难以解决。如果能够结合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技术,则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