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Q方程是一个恒等式,也就是说无论何时都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经济体内所有的购买总价值应与销售总价值相等。MV代表前者,也就是钱被使用的次数。PQ则代表后者,或者所有被卖出的产品(包含服务)的总和。
在脱离最初背景和约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谨慎使用MV=PQ。这个等式是会循环的,因为这几个变量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彼此的。
比如,St Louis Fed的数据显示V = (P*Q) / M 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剧烈下降。我们知道,在这期间GDP严重下滑,也就是分子下降了。但同时我们也知道M在这期间上升了(货币贬值),也就是分母增加了。
图7.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来源: St. Louis Fed)
所以V下降的原因是消费者囤积现金以及企业延迟投资决策吗?或者是因为央行明知道PQ下降还继续提升M?
又或者,更离谱的推测,只要M下降的比PQ的更快,V至少在数字上可以得到提升?按这样说,央行岂不是要通过提高利率和撤销刺激措施来紧缩货币总量M?
我们再次重申——在没有原始背景和约束条件情况下,使用这个公式可能会得到荒谬的结果。(译者注:言下之意,这个虽然有用,但不能教条地使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