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7301
  • 0
  • 分享到

失焦与重构:区块链技术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探析

2023-3-6 11:28

来源: 全中看传媒 作者: 姜雪

传播隐私管理理论


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源于欧文·奥尔特曼(Irvin Altman)与达尔马斯·泰勒(Dalmas Taylor)的隐私社会行为研究,该研究所提出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强调了自我披露对于社交关系建立、发展与崩坏的影响,并将隐私定义为向他人开放到封闭的过程。[16]1991年,桑德拉·彼的罗尼奥(Sandra Petronio)根据社会渗透理论发展出“传播边界管理理论”,明确了隐私边界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后经过不断演化,于2002年在其著作《隐私的边界》中将该理论正式更名为“传播隐私管理理论”。[17]

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拓展了隐私研究的视野,不再局限个人的自我披露行为,更加强调信息交换过程中的边界控制问题,并将隐私边界定义为个人所能控制隐私信息的范围。于是“边界”一词被用来划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体现在行为上即是,个人既在边界内自我披露,又管理着隐私信息以保证边界的稳定性。该理论围绕这一行为共提出了五个基础假设,分别为隐私信息、边界、控制和所有权、基于规则的管理体系以及辩证管理,可以理解为个人拥有隐私信息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并通过制定规则来明确隐私边界,当个人披露隐私信息时,需要与他人确定对外传播的准则,从而形成辩证管理的状态,所以这五个假设也定义了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本质。[18]

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目的在于廓清人际传播中的隐私边界管理问题。不过,由于社交媒体用户所面临的人际交往关系与隐私困境,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内涵和准则存在着呼应,因此也有部分学者将该理论直接与社交媒体隐私研究相联系,并拓展到用户隐私信息的分享与保护上。在社交媒体语境中,用户的隐私边界管理与以往相比,在环境与策略上更加复杂多样。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引入,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本文就“隐私信息”“隐私边界”“控制权和所有权”“基于规则的管理系统”以及“辩证管理”5个理论假设来探析技术与用户交互过程中的边界变化,并结合隐私管理过程中“边界规则”“边界扰动”“边界协同”三种状态探讨用户抵抗与重构隐私边界的可能性。但是,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并不是专门为解决社交媒体隐私问题而创立的,其本身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探讨。因而,本文在后面提到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对社交媒体隐私边界的影响,都需要考虑到理论的适用性,并在该理论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也是本文将要拓展与完善的部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