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7648
  • 0
  • 分享到

失焦与重构:区块链技术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探析

2023-3-6 11:28

来源: 全中看传媒 作者: 姜雪

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


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这是区块链技术的缘起。[19]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加密数据库,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系统,区块链融合密码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具有去中介、去信任以及难以篡改等特征。[20]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供应链、媒体等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在隐私保护上,非对称加密等密码学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早在比特币设计之初,中本聪就表示希望通过分布式技术系统来实现用户的匿名和交易的保密,减少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21]如今,区块链技术不断优化,其隐私保护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与升级。一般来说,区块链技术下的隐私信息大致分为两类,即身份隐私和交易隐私,[22]这也是目前网络隐私安全研究的重点内容。不过,在隐私保护上,区块链技术与中心化架构存在着明显区别,传统的隐私保护方案大多依赖平台方服务器性能的升级、隐私保护协议的遵循、法律法规的约束等,个体的主动性不强。区块链技术则颠覆了中心化网络架构,利用P2P网络技术、非对称性加密以及共识机制等技术,保证个体充分的数据自主权,为隐私保护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P2P网络技术赋予用户与平台同等的地位。P2P网络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网络架构,其中所有节点平等且独立,人们在网络中传输信息无需第三方介入,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沟通,并且P2P网络没有中心化服务器,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23]实现去中心化,降低了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非对称性加密保证用户隐私数据的控制权。非对称性加密是区块链运行的重要基础技术,与对称性加密不同,非对称性加密的密钥包括公钥和私钥,简单来说,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私钥加密的信息只有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开,这种情况下平台方必须知道密钥才能获取用户数据,个人公私领域的界限也被进一步明晰,减少了隐私数据被肆意窃取的风险。[24]共识机制创造用户信任。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包括工作量证明机制 (PoW)、权益证明机制(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和Pool验证池四大类,要求在短时间内通过节点的投票完成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因此共识机制必须保证所有诚实节点保持一致且有效,以完成技术背书,从而实现区块链的去信任化。[25]因此,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不仅可以增加用户对技术本身的信任,还可以维护网络系统的稳定,保证了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在社交媒体中,由于社交需求或信息需求,用户不可避免地会在平台内交互数据。传统社交媒体是以B/S架构为基础的中心化平台,用户的隐私数据在平台内生成,由平台获取,被平台商业化利用,隐私安全很难保证。例如,2018年Meta被爆出的剑桥分析丑闻事件,约8700万Facebook用户数据被不当泄露给剑桥分析公司,并用于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媒体,不仅颠覆了传统社交媒体的数据垄断现状,也赋予了用户支配数据的权力,平台与用户实现了地位上的平等、权益上的互惠。不过,区块链技术并不能一次性解决社交媒体的所有隐私问题,技术与人的交互还需依靠社交环境、媒介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出发,阐述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在与技术交互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失焦与重构的情境。

三、区块链技术下的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边界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