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可持续性会计准则等是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ESG框架。ESG评价机构数量众多,国际上有穆迪、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标普全球、彭博社、晨星等,中国机构有华证、中证、商道融绿等。但各机构评价体系不尽相同,构建的方式包括研究、调研、专家意见、讨论等,包括指标和权重等在内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国际上的
评级机构通常是远距离研究中国企业,很难充分了解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在评价上会有所偏差。环境板块中,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
能源利用、固废处置等相关报告标准并未统一。在社会责任板块中,国际机构常常使用社区影响等指标,国内机构则很少涉猎这些类型,而是增加了扶贫、乡村振兴、普惠
金融等相关特色化指标。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ESG的评估过程中传递了太多噪音,未能向市场提供准确信号。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