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20602
  • 0
  • 分享到

邹传伟:对人民银行DC/EP的初步分析

2019-11-2 21:49

来源: 财新网 作者: 邹传伟

DC/EP对支付的影响


  这一部分对DC/EP的分析与第二部分类似,也是综合使用资金流向分析和资产负债表分析。

  图6给出DC/EP中的资金流向:


  图7给出DC/EP有关各方的资产负债表及它们在数字货币发行/回笼和存/取等场景下的变化,其中drr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图7中间表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量为A的数字货币的场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A(A小于0表示回笼)。图7右边表示用户向商业银行取出数量为B的数字货币的场景,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B(B小于0表示存回数字货币)。

  从图7可以看出,数字货币的发行/回笼体现为中央银行M0的内部结构调整,但M0总量不变。数字货币的存/取还体现为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属于M2)和数字货币(属于M0)之间的相互转化,但用户在商业银行存款的增减会引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相应增减。

  如果将图6和图7中的数字货币替换成现钞,它们描述的将是现钞发行/回笼和存/取等场景。这说明,DC/EP使用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运行框架,能尽可能减少对现有货币投放渠道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影响。

图7:DC/EP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从图4 vs 图6以及图5 vs 图7可以看出DC/EP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表1)。表1在分析用户存/取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时,合并考虑了与之有关的数字货币回笼/发行操作。


  表1说明,DC/EP在一定意义上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存在同构关系(表2)。如果DC/EP在技术效率和商业拓展上做得足够好,站在用户角度,DC/EP与“断直连”后的第三方支付理论上应该带来同样体验。这说明,对用户而言,DC/EP与“断直连”后的第三方支付在应用中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此外,DC/EP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之间还存在以下相同点:

  • 都针对一般用户,特别是零售用户,因此都是所谓“一般目标型”(General Purpose)。

  • 都是中心化的,都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

  • 都对货币供应和货币乘数有复杂影响(详细分析见第四部分)。

  • 数字货币不付息,用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余额也不付息(余额宝类产品不适用这种情况,见前文)。

  DC/EP与“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 “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账户,是账户紧耦合模式。数字货币基于中央银行管理的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是账户松耦合模式。

  • 第三方支付基于账户,而账户与身份识别之间有关联,因此不是匿名的。数字货币是可控匿名的。这会造成两者在隐私保护方面的差异。

  • 用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余额是一种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转账仅限于在使用同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之间。比如,微信支付用户与支付宝用户之间不能直接转账交易。数字货币则属于M0,在任何场景下都具有法偿性。

  • DC/EP对现金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对中央银行监控资金流向以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漏税等方面监管具有很强政策含义。DC/EP的可编程性为智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空间,比如货币政策的“前瞻指引”。姚前所长对这个问题有专文分析。应该说,对数字货币可编程性的应用,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第三方支付主要替代银行卡和支票等支付工具,没有很强的政策工具意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