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2127
  • 0
  • 分享到

金融业管理和应对气候风险的思考

2023-8-23 23:22

来源: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天琦 苗萌萌

探索开展物理风险压力测试,评估气候灾害对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近年来,全球热浪、洪水等极端天气灾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对物理风险的量化评估日益迫切。IMF(2022)指出,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机构稳健性较差,物理风险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尤其是保险制度不完善,将进一步降低其分散灾害风险损失的能力。

物理风险分为三个驱动因素:一是气候变化因子,即极端天气可能致灾的频率和强度;二是暴露因子,即气候灾害可能影响的实体或系统的地理分布;三是脆弱性因子,即资产暴露于气候灾害下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单独的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并不一定会导致物理风险的形成,必须与暴露因子结合才可能发生风险,进一步与脆弱性因子结合衡量风险的大小。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物理风险压力测试仍是极具挑战的领域,需要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跨界合作。例如,对于气候变化因子,通常采用全球气候模型(Global Climate Model,GCM)输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路径情景下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强度、季节性和空间密度的概率分布。由于GCM分辨率普遍较为粗糙(100~300公里水平网格),需要对其进行降尺度处理,采用区域气候模型(RCM)输出可供特定国家或区域分析的气候情景。对于暴露因子,需要结合地理信息,统计各个区域的海拔、地貌、地面实体性质等,判断相应区域是否会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对于脆弱性因子,需要获取自然灾害对不同区域造成经济损失的历史数据,再结合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综合判断气候灾害对资产造成的损失。

对于如何量化物理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类方法。一是测算直接暴露的影响。极端天气造成农田、厂房、建筑物等的损失,导致金融机构相应资产的价值下降,违约率上升。例如,欧洲中央银行将物理风险的损失映射至参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通过企业层级财务指标颗粒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以此预测企业债务杠杆率与违约概率。英国审慎监管局(PRA)则强调物理风险对住宅和商用地产的影响,特别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对洪涝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特征较为敏感,损失进一步反映为金融机构贷款组合违约风险的上升。二是测算物理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例如,IMF对菲律宾台风灾害风险压力测试中,采用CAT巨灾模型估计损失后,通过构建一个DSGE模型评估了资产损失对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测试结果表明,极端压力情景下,台风灾害对菲律宾宏观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银行体系的影响相对可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灾害复杂性、多样性较高,开展物理风险压力测试对数据、模型要求更高。人民银行稳定部门会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气候风险领域专家,对物理风险压力测试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拟针对台风、洪水、干旱等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探索构建灾害情景和灾害损失向金融机构的传导路径。

几点思考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在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防范应对气候风险方面责任重大。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