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1家、水效领跑者1家、示范单位7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3家,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15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11家、节水型公共机构81家。
(二)目标管理逐步完善。出台《
武汉市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后,公共机构能耗达标率逐年提升,2022年单位面积、人均能耗达标率分别达到90.64%、87.44%。
(三)用能管理持续加强。督促开展
能源审计、落实整改措施,做好能耗统计和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于2020年进行能源审计并落实整改后,能耗持续下降,2022年综合能耗降低4.94%。
(四)市场化机制推广应用。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市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6家单位已实施能源费用托管项目。其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集中办公区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后,楼群总电耗下降15%,人力资源指数下降40%;武汉市中心医院预计10年内节能总量可达到6320吨标准煤。
(五)绿色
低碳改造着力推进。市妇联大楼更换中央空调系统后,综合电费、水费和卫生费与同期相比减少41.35%;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探索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棚顶面等空间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全市党政机关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60%以上。
(六)智慧管理平台完成搭建。对市本级公共机构进行能耗实时管理,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能耗监测、能效分析、节能减排智能运维等智慧服务。江夏区、蔡甸区运用自行研发的能耗监管平台,实现对公共机构能耗实时精准调度监控。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