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基于合理的机制设计, 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中性”
不同的属性设计决定了央行数字货币不同的经济影响。若仅是一种支付工具, 不是一种计息资产, 那么辅以相关机制设计, 央行数字货币相当于各类传统支付工具的变体, 不会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产生过多影响。例如, 在批发端(Wholesale), 央行数字货币以100%准备金抵押发行, 并限定于银行间支付的封闭场景, 那么它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中性”, 不影响宏观经济。在这样的央行数字货币环境下, 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依然适用。
2.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若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 还是一种计息资产, 那么它将创造一种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一是在批发端。当央行数字货币利率高于准备金利率时, 它将取代准备金利率成为货币市场利率走廊的下限; 二是在零售端(Retail)。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将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这具有两层正面政策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升央行政策利率对中长期信贷利率的传导。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利率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 中央银行则可以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 来调控银行存款利率, 进而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
二是有助于打破零利率下限。传统上, 零售端的央行货币是现金, 而现金的利率为零。因此,当零售金融资产利率下降至零时, 资金则会向现金转换, 从而使负利率失效, 名义利率的有效下限为零。若发行零售端的央行数字货币, 并同时废止大额现金的使用, 则可对央行数字货币计负利率, 或者可酌情对央行数字货币收取钱包保管费, 实质上等同于实施负利率政策, 由此打破零利率下限约束, 释放货币政策空间。
3.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央行货币地位, 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根据Prasad (2018) 的研究, 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货币在总体货币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来, 我国央行货币与M2的比率下降了5%, 印度下降了7%, 欧元区则下降了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传统央行货币的支付功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从一些支付机构提出的“无现金社会” 口号以及近几年来私人数字货币的发展均可以感受到, 央行货币的地位正受到挑战。而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 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4.发挥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特性, 或有助于解决传统货币政策困境
姚前(2018a) 的研究表明,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逆周期调控困难、货币“脱实向虚”、政策预期管理不足等现代货币政策困境的根源, 在于传统央行货币的难以追踪性、同质单一性和操作当下性, 而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特性则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对此, 姚前(2018a) 尝试性地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前瞻条件触发” 机制, 通过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特性, 在货币发行时预先设定符合政策导向的条件, 来实现货币的精准投放、实时传导、前瞻指引以及逆周期调控, 初步探索了央行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环境下, 解决现代货币政策困境的可能性。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