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一类新型的计算机密码学技术,其以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为核心,囊括了哈希运算、数字签名、共识机制等一系列子技术,大致的运行原理为:每一条区块链主链,都有一张专属对应的区块链网络,而这个网络运行中所产生的信息,将会以”链式数据块“的方式、储存在分布于多个利益主体的数据库中,由于这些信息的存储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在对区块链网络进行治理(譬如规则修改)时,需要这些记账的利益主体进行共同的商讨,否则的话,如果肆意篡改规则,区块链网络可能会失去这些利益主体的信任,在极端的情况下,将会因没有人再参与记账、而导致网络失去存储功能而瘫痪,也就是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存储去中心化,二是治理去中心化。
由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区块链概念自2015年前后被正式提出以来,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虽然其背后的诸多密码学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因其第一个被大众所注意到的产品,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电子通证比特币,所以,货币也被认为是区块链最有可能率先大规模落地的垂直领域之一。
表:密码学与比特币的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网络搜索
然而,严格来说,目前业内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货币”一词的含义。就现在来看,大部分人对于“区块链+货币”结合的设想,主要还是集中在当下比较火热的“稳定币”上,例如基于比特币主链的USDT;基于比特股主链的BitUSD、BitCNY;以及基于以太坊主链的TUSD、Dai等。这些所谓的“区块链货币”诞生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法定货币在区块链网络中支付不便的痛点,也就是说,它们和Q币早年的目的其实非常类似,采用的都是“用大额法币一次性兑换等值电子币+用电子币进行多次小额支付”的解决方案,而随着以GUSD为代表的、得到官方机构认可的稳定币出炉,区块链稳定币在某种程度上又被赋予了“本币国际化”的使命,也就是利用通证的流通无法被技术手段阻止的特点、来冲破各国之间的外汇管制,扩大本币在全球上的使用场景,从而在便利用户跨国支付的同时,亦能提高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不过,尽管稳定币的发展在2018年如火如荼,但按照我们前面“货币的前端外在形态≠后端内在资产”的理论,它其实只是利用了通证的特点,改造了货币的“前端形态”,使得人们在不同的长尾特定场景下(例如区块链网络支付和跨国交易时),可以进行更加便利快捷的价值流转。而并没有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改造货币的“后端背书资产”。具体来说,稳定币的“伪去中心化”有两个表现:
图:现在流行的“稳定币”,本质上是对原有法币前端形态的改造,也就是将其通证化
■首先,和贵金属不同,用户愿意相信稳定币,并非是愿意相信区块链,而更多的是会愿意相信这些资产背后的中心化机构,例如USDT背后的Bitfinex交易所、以及GUSD背后的美国政府。也就是说,为这些所谓的“加密法币”进行信用背书、最终赋予其价值的,仍然是偏中心化的主权信用,而非偏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算法。
表:业内比较知名的稳定币,一般背后都有知名企业或者机构背书
资料来源:网络搜索
■其次,这些稳定币的发行,并非是由去中心化的组织机构来决定。假如稳定币的发行者想要增发货币,几乎不用经过任何外人的同意,因为它没有一条自己的主链,没有专属的共识机制,所以在进行规则变化时也不用跟主链的记账节点商讨。USDT在过去几年的频繁增发,就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 从这点上来看,现在在区块链网络上所流通的“稳定币”,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去中心化货币”,恰恰相反,像GUSD这样得到美国金管机构所背书的稳定币,反而是让美元通过区块链网络、流到了绝大多数很难从正常渠道获取美元的普通人手中,由此进一步延伸了美元的使用流通场景,强化了其作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化地位。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我们要深刻理解区块链对于全球货币背书资产转向所起到的作用,就必须将目光从现有的“区块链稳定币”上移开,转而去关注区块链对于货币背后信用资产的影响。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