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和稳定币一样,E-SDR也面临着两个最现实的问题:
●首先,在认可程度方面,无论是SDR,还是其背后的IMF组织,它在国际市场缺乏一个去中心化的认同。尤其是IMF,虽然挂着“国际”的名号,但实际上距离凯恩斯所预想的国际大央行相差甚远,在美国的影响之下,其缺乏推动超主权货币的威信与魄力,所以自诞生几十年以来,SDR只作为一种类似于“国家级空投糖果”的储备资产存在,与作为全球货币的黄金和美元相比,显得非常边缘化。
●其次,即便是SDR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它在分发的决策上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从联合国的经验来看,这种超大型议会的机制,其权力最后一般都会集中到几个主要国家手里,最终成为大国之间的博弈场,而一些小国的利益则会被牺牲。毕竟,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周期,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诉求也各不相同。一个宽松的全球货币政策,对处于经济低迷期的国家是好事,但却不利于那些经济处于过热状态的国家,反之亦然。
结合诸多现实因素来看,即便是作为目前成熟度最高的一种区块链货币方案,E-SDR在短期内也没有太大的可能去在上面两个方面实现突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基于区块链的货币将会发展受阻,恰恰相反,对于中心化货币而言,区块链这个新生的挑战者,可能会以另外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来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具体来看:
■在去中心化认可方面,和贵金属类似,区块链技术在未来需要像互联网一样,通过自己的产品来赢得人们的认可,让人们意识到,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确实是有价值的。
■在去中心化发行方面,可以看出,即便是一个去中心化决策的央行,实际上也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欧元的例子已经证明,即便是让每个成员国的央行行长都参与到管理委员会当中,也无法制定出完全符合预期的货币政策,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国际大央行”理论提出者凯恩斯所提倡的“干预经济”的局限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块链货币的发行者们很可能会以此为鉴,转而尝试倡导“自由主义”的奥地利学派当中最为特立独行的一系——也就是非国家化的私人货币。如此一来,“去中心化的央行”将会被进一步去中心化:也就是不仅仅决策去中心化,连行业格局也呈现出去中心化的分布。
表:与稳定币和E-SDR相比,“多央行竞争”的模式尽管并不太成熟,但却可能是区块链与货币最可能的结合方案
对于现有的偏中心化货币来说,“多个去中心化央行同时竞争”固然听上去似乎不切现实,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计划现在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初现端倪。具体来看:
●一方面,在理论依据上,区块链资产的信仰者们很多都以哈耶克的《货币的去国家化》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要求央行“熨平经济周期”不同,哈耶克认为:央行在自然垄断状态下,无论决策是否去中心化,都会由于一系列因素而引发货币价值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通胀与通缩。与之相比,面临市场竞争的私人央行为了拉拢到更多的用户,将会极力维持稳定的币值,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通胀与通缩的发生频率。
●另一方面,如果说哈耶克的想法在过去由于金融管制的原因,始终没能得到哪怕是实验性质的执行,那么随着区块链资产的出现,“货币去国家化”、“私人央行竞争”的想法,通过架构底层主链的方式,已经具备了落实的条件——金管部门不仅对主链的搭建无法管制,而且对超出HTTP/TCP/IP协议栈的区块链通证也难以进行拦截,可以说,每一个底层主链,都是一个天生的央行,发行的则是无视外汇管制的超主权货币。对用户来说,这样的货币是高度去中心化的——如果哪家央行的币值不能保证相对于商品价值的稳定,那么大几率将会被用户所抛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稳定币和E-SDR的光芒所掩盖了的、看上去似乎不够实际的“多央行竞争”,反而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真正“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货币”的选项。然而,即便实现了上两点之后,区块链货币也依然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切入到国内与国际贸易中的清结算环节?毕竟,如果仅仅说符合上两个特点的物质,实际上种类颇多,人类早年进行物物交换时所使用的、包括粮食、肉类、皮毛在内的资源,都属于这一种。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