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泄漏”这一概念,原初是在国际
联盟中,当仅有部分成员参与减碳时,这些国家采取的减排行动导致无碳减排义务的国家增加
碳排放的现象[ 薛利利,马晓明.碳泄露产生的路径及中国应对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6,32(01):43-46.],现在也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严格的措施减少碳排放时,引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应地增加了碳排放量。国外学者将碳泄漏分解为三种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涉及
能源产品的国际贸易、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因此,碳泄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逆向影响,还可能破坏整体的碳减排努力。
在中国
碳市场的试点阶段,我们也观察到一些碳泄漏迹象。由于九个试点地区采取的更为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当地企业面临更大的碳减排压力。为了规避这种压力,部分纳入监管的企业可能选择将生产活动转移到那些碳排放政策较为宽松的地区,这种行为会增加碳排放、加剧碳泄漏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地区性碳市场政策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存在差别,碳泄漏现象更为明显。
政府部门可以基于这一趋势,通过调整碳排放配额和设定碳减排目标等措施来引导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的地方和行业,同时,也可以抑制某些行业和地区的过度投资欲望。例如,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排放配额,为被鼓励发展的行业赋予更大的排放空间,而对那些国家意在严格控制的行业,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措施。
对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展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